让生活继续-重庆故事-101离开的原因
毕业后,我出于对经济独立的渴望,我只身一人去到了深圳。 还记得在6月底匆匆告别校园后,我一个人把大件小件的东西搬回重庆老家,而后就开始准备收拾行李,准备去上班报道了。回想当初的心情,很是激动呢。 毕业后去离家那么远的深圳工作大概有三点原因,我尝试说说看。 第一,那一年大环境不是那么乐观,我个人找工作也不算顺利,但是运气还算不错,提前面的华为没去成,我以较好的笔试成绩加上终面的超长发挥拿到了不错的结果。 第二,当时公司作为4大国产手机——中华酷联中的一员,对我个人也很有吸引力。最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一年我因为参加竞赛拿到名次的原因,得到了中兴和华为在9月份的提前批面试机会,最后都没能拿到录入通知。酷派应该是属于4大中体量最小,整体实力最差的公司,不过工资水平是相当的,后来我才知道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发展上限的区别,发展下限是差别不大的。 第三,深圳本身我是去过一次的,那还是大三的寒假的时候,因为去参加我姐的婚礼,坐了33个小时的绿皮车浑浑噩噩到的深圳,其实基本没什么印象了,只是觉得既然有亲人在那边,我也没什么好害怕的。 以上其实是去到那个年轻人的天堂的原因,而离开的原因,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直到最近跟朋友谈起,我才真正想到,原来只是因为如果回去是很可能见到她的。但是事情总是没有那么简单,细数一下,至少也有三点原因促成我离开深圳回重庆发展。 首先,当时的工作强度真的是很大,996的概念在那时候还没大众化传播,但我们的工作强度却是真实的996,年轻人嘛,特别是去到深圳的年轻人,大部分真的是心里憋了一股气想证明自己。我们新成立的部门,大部分都是应届生,作为新成立的互联网运营部门,新平台上线的那几个月,我们加班熬夜通宵那是家常便饭。刚到深圳市我几乎能天天早上6点起床出去跑步运动,后面高强度的加班压力下,我也只能8点多一点火急火燎的起床去赶公司的班车,好多时候感觉干工作是被什么东西追着跑,停不下来,也没有时间喘一口气。 其次,虽然深圳和东莞都有我的亲人,但是其实只有国庆或者五一这种长假的时候才有机会见面,一年工作下来,我几乎很少与家人联系,当然读书的时候可能也养成了这个习惯,这导致个人的归属感只能从工作中来,入职半年后就开始有同事离职,一年之后则是更甚,我那时候其实还挺是伤感的,看着一起入职的小伙伴走的走,摆的摆,我由衷的看到,自己不属于那个地方,我好像很难在深圳立足。 最后,回重庆是去一个小公司带创业性质的工作,当时第一次听说所谓的期权,我其实有所犹豫,请教了家里社会地位最高的大舅之后,我果断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是选择了离开深圳,因为我当时真心觉得那是我的机会。 那天是9月27日凌晨2点24分,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忧伤开满上岗,青春在哪散场”,还是很舍不得相处融洽的室友、关系紧密的同事、我们就像战友一样,想到曾经一起奋斗过的种种,通宵达旦的解决问题、一群屌丝过节买了两个鸭脖啃着一同去逛世界之窗、见识了互联网式的年会上翔哥抱着一瓶红酒直接吹干的豪气、我运动天赋这么差的人终于在同事的带领下学会了游泳、团建的时候我们一车人去到厦门鼓浪屿互联网事业部的合照、我生平为数不多的打麻将赢了200多后请大家在楼下吃饭、以及从入职培训就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跟站在身旁的那位女生认识一下、还有我在东莞培训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再把它到深圳跟着我飞奔着上下班的情形、还有在深圳和大学同学小强与显一起聚餐一起说笑的场景,我觉得那不仅仅是我的青春,是我的生活,更是我所真真切切热爱着的生活。 我很早就知道青春终将散场,但生活会继续,只是心中总是不甘,总是不舍,总是选择默默忍受那悲痛,去获取那不断促使我进步的力量,总是想证明自己,总是期待成为一个更好自己,以便有一天能真正配得上你,配得上在这个世界与你共舞。 最后,我相信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接受、改变、离开, 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