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斤酒馆-读后感-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 说实话,本周看完,我基本忘记大概讲了些什么,依稀还记得作者作为心理医生给一位典型精神病女姓治愈的过程,他采用完全接纳对方的方法,获取对方的信任,用足够的耐心证明了,精神病是可以痊愈的。童年(5岁前)决定论的行为模式,让足够让我震撼,因为我自己几乎没有了5岁前的记忆,大概只有6岁左右的记忆了。我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呢,如何分析自己呢?读书的过程中貌似,我没有抱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而是在机械的跟着读,我想这种阅读的效率是不高的,需要好好改善一下,不能为了读而读。 但回过头,仔细想一想,阅读的过程中还是引发了多次共鸣,我突然意识到认知的提升更多的在于看书过程中,故事的带入与逻辑思维的训练,在震撼和共鸣之余,要能结合个人当下遇到的或者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去反思与引导我们当下或未来的方向,既要投入进去,也要学会跳出作者设置的既有基调与逻辑陷阱。我们之所以看到,听到,大概率是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衍生产物,这些产物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是否符合个人发展的需求,是有待商榷的,是有待反复推敲的。 接下来要多关注技术方面的趋势与见解了,成为领域专家、行业专家,取长补短,多学科综合,跨学科,跨领域解决共性而复杂的问题,才是正道,这也是本书中最大的基调: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个体对社会的贡献与合作水平,人与社会的连接质量或许可以从技术上找到解题的公式,但是不要妄图用一家之言、非黑即白的论调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家”是很难做到的,但是维护与经营好小家,我是有决心与毅力来做到的,因为这个课题有趣而没有尽头,就像童年里的大风车,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啊跑,风车也转啊转,不要东张西望了,那位能与你牵手到白头的人其实一直在身边。

July 14, 2025

二斤酒馆-读后感-自我突围

这两天正好闲着无事,快速看完了施一公先生的《自我突围》。过程中找到很多认同点和发力点,整理如下。 先生坚持早起,坚持跑步,给自己塑造了强健的体魄,是肉体的根基。就像基础知识一样,是科研大厦的地基。 这个世界就是要区分好人与坏人,在遇到真正的坏人时要想尽一切办法奋起反抗,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不是单一的个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归属的群里,个人的遭受到的歧视大概率也会发生到所在的群里上,要适当的报团取暖,为群里争取利益,也是为自己争取长远稳定的利益。 一个人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如果只是简单的找一个工作,成为生活的奴隶,是没有意思的,要把个人的目标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追寻更高价值的人生。 批判性思维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干什么都和和气气,那就干不成事,那就无法出人头地。 为了事业上更长远的发展,有时候需要家庭做出牺牲,过程是很难的,那么牛的人一样会打退堂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要坦然面对,积极寻求改善处境的办法。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条件,更多的是个人的执着与坚持,最顶尖那波人需要吃下常人无法忍受的苦才能成为顶尖。 要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跑步、竞走、滑雪都可以成为我的最爱,画画就算了吧。 贵人、大哥的帮助是遇不可求的,如果遇到不,就成为他,让别人遇到。 也许我已无法从事科研,年轻时对金钱的渴望,对家庭的不安全感,导致现在的逃离,校园也不会是我的家,但是我可以找机会多去校园逛一逛。 我不相信这只是逃离,这是故事的转折点,剧情未知,高潮未知,落幕未知。

March 12, 2025